在安塞过境线项目小西沟工区施工现场,经常活跃着一个黝黑挺拔、充满青春活力的身影,他时而询问隧道喷锚支护、时而查看路基边坡开挖情况、时而检查钢筋棚的安全防护……一刻不停穿梭忙碌在各个工作面之间,匆忙的脚步、脸上渗出的汗珠,是这个小伙子最唯美的青春标识。
他,就是水电十五局210国道安塞过境隧道群及引线工程小西沟工区的负责人,一个来自甘肃天水的“90后”小伙子,杨博。
自2013年工作以来,他先后参建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延安黄河引水工程,常年的一线工作,使他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在他的身上,可以看到远超同龄人的成熟与坚韧,今年是他在陕北的第五个年头,他总是笑着说:我是将整个青春都奉献给了黄土高原。
急学习:以身作则
作为一名工区负责人,杨博深知打铁还须自身硬的道理,他严格要求他人,更严格要求自己。项目刚开始的时候,他建议大家每天利用空闲时间多研究图纸,研究思考以后的施工方法。有人说:急什么,后面的时间还长着呢,到时候干活的时候再看也一样嘛。
他这样对回答:“我们项目是一个新项目,对于图纸大家都还不是很熟悉,我们工区也都是一群年轻人,正处于成长阶段,等不起、拖不起,技术方面、施工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大家对图纸要提前记牢吃透,只有自身技术硬,施工与管理才能做到胸有成竹,不慌不乱。”
每天晚上开完生产调度会后,他总是带头在办公室翻阅图纸、查看规范,大家也都纷纷效仿,有疑惑的就相互讨论,不清楚的就用本子记下来,结合现场再进行考虑,在工区形成了良好的工作和学习氛围,让大家提前对施工有了全面的了解。
急施工:成竹在胸
在工地上,经常可以看到在某个开挖工作面,杨博站在一台挖机不远处,一会掏出手机看看时间,一会用计算器按几下,一会又拿出本子做记录,有人和他开玩笑:杨哥,你是准备学习开挖掘机吗?他总是哈哈一笑,然后耐心地解释:“我是在计算挖机每分钟可以挖多少下,每次又能挖多少土,这样就可以估算出每台挖机在每天有效的工作时间中可以挖多少方量土。租几台挖机才能既不误工又能连续不间断地拉土,按这一块的工程量大概需要多久能挖完,好安排下一步工作。”
将一个开挖工作计算到这么细,从一点细节中推算出大的施工进度,能提前考虑到这些在心中规划出下一步施工安排,大家不由得为他点赞。
急安全:未雨绸缪
熟悉杨博的人都知道,在他的管理中,安全永远是第一位。每天下午一上班,他便要去各个工作面检查一遍,因为他知道,午后是工人最困乏、容易放松警惕的时候,他必须亲自检查才放心。慢慢熟悉了他的严格管理,远远看见他过来,工人师傅都会下意识摸摸安全帽,整理下反光马甲,生怕哪一点不合规。
他有查看天气预报的习惯,每次雨天之前,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带着安全员,巡查工地的每一个角落,高边坡、排水沟、隧道口、路基、配电室,不放过一个死角。他认为安全在于预防,凡事都应该考虑在前面,对于天灾不能听天由命、顺其自然,要提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己多一分责任,家人才会多一份安心;安全没有及格,只有满分。只有安全方面有保障,施工进度才能保障。
他就是这样一个“急先锋”,急于思考,急于谋划,急于实施。面对领导的认可和同事的夸赞,他说,“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站在直线段路基上,环顾四周,看着井然有序的开挖回填,规范施工的洞口出渣,他又一次笑道:“真的是将青春奉献给了黄土高原,这样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