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文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职工文苑 >> 正文

他来了,带着青春的种子

来源:第四工程公司 作者:白静英 时间:2020-05-20 09:20 分享

引绰济辽隧洞一标项目部墙上的“君之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勇,再接再厉。”十六个字,见证了中国水电十五局人,工程事业的激情勇敢的峥嵘岁月。

泪水,只为初心洒落

什么是简单?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

什么是平凡?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项目部测量队有一个肤色白皙,五官清秀中带着一抹俊俏,帅气中又带着一抹温柔,微胖圆润的体型间说话总是谦恭虚己,明亮的眼神中却透着一股90后不服输,敢爱敢恨,敢挑战的自信的男孩——张郅明。

“队长,你那里怎么样?马上来雨了!”张郅明站在离地面二百米高的山上,拿着手机,顶着黑压压的乌云急促的说道。

“快收仪器,找个避雨的地方躲起来…!”话音还未落,噼里啪啦的声音已经盖过了山那头队长电话里的声音。

乌云翻滚,大风裹挟着雨水,夹杂着冰雹砸向灰蒙的大地,砸向这匆匆青年头上。张郅明情急之下脱掉大衣一把裹住仪器,架子,基座,记录本抱上就往山下跑。

冰雹如颗颗珍珠,不,似块块冰糖,有棱有角的打在张郅明身上,冰冷冷地直渗到毛细血管中疼的发麻。

他顾不上那么多拖着被雨水侵湿的沉重的大衣,吃力的奔向停在山下车的方向。

一场冰雹,淹没了山上的一片土地,却没能淹没张郅明的脚步。 任泪水在脸上流淌,只为坚定的信仰,更为一颗不变的初心。

使命,让信念愈加坚定

记得那是初春的清晨5点钟,窗外雪花纷飞,寒风刺骨。我挣扎的睁开睡梦中朦胧的眼睛,披上毛茸茸的睡袍为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而无奈慵懒的起身走出了宿舍。

昏暗的长长的走廊隐约看到前面有一个身影。走近一看原来是他,头戴藤盔,足蹬胶靴,满眼血丝,浑身疲倦,风尘仆仆的站在那里,拿着手机贴着耳朵在听那一头对方的语音。

我诧异的问:“你在干什么呢?起这么早吗?!”,他清一下嗓子,微微一笑说道:“没有姐,我刚从工地回来,昨晚家里发来的信息,在工地洞子里放线没听也没能回……!”。

我说:“是一晚上在工地是吗?那你快回宿舍休息啊!”,他还是笑着说:“是的姐,不了,一会儿吃完早餐,还要去工地呢!”。夜以继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意志坚定也许就是张郅明的最好写照。

当东方的晨曦还未升起,当多数人还沉醉在梦乡。他已经背着仪器行走在熟悉的工地上开始着新一天的工作。

当落日的余晖洒满大地,当都市的霓虹肆意喧嚣,他仍旧行进在工作的路途中,投身于新一轮的建设。

一个风华正茂,朝气蓬勃的青年。一个身为人子,家中的独苗。一个刚刚走出大学校门就毫无顾虑地选择水电,扎根于水电,安心于水电。

没有鲜花,没有掌声,飞尘相伴,历经严寒酷暑的考验。在青春的轮回中,他将一股热血和赤诚,满怀激情和希望全部抛洒给这条长路。

他将青春闪光的好年华奉献给水电工程光荣的事业上,即使失去一半也必须获取另一半的成绩,这是他追求的理想,也是工作中无形的动力和信念。

奉献,让青春无悔

受疫情影响,业主单位的要求更加严格。测量队收到业主的通知需在洞子里测洞内支导线控制。零下二十多度的洞子里,每个洞子一测就是好几天,晚间天黑的实在看不见了才收仪器回项目部。

也因疫情湖北工队不能按时进场,而工地洞子里是二十四小时作业的,必须要跟上进度。晚间10点多钟我去办公室给要第二天大早出差的同事取章子。测量队的门开着灯也亮着。

我侧身伸进脖子一看,张郅明瘫坐在办公椅子上眼睛眯着,嘴角微微上扬,恐怕是在做什么美梦。

我走到跟前叫了一下他的名字,他猛地惊醒,睡眼朦胧的揉着惺忪的眼睛慌张的问:“姐,我睡着了,是不是要去工地?”。

看着他疲倦又着急的样子,我拍着他肩膀说:“没有!你回房间休息啊,这么晚了,怎么在办公室睡着了?!”他像松了一口气一样:“姐,我一会儿要去工地呢,给各工作面控制点校核、放线……”。

为确保各工作面都有序开工,每一个夜晚,他都是一个人静静的坐在办公室里对着电脑绘图、数据处理、归档、编制施工日志,同时,哪怕散在天边,都时刻等待召唤,也要保证能随叫随到。

下班、休息,似乎在张郅明身上真的很难看得到,默默奉献一切美好的词用在他身上都不为过。白天黑夜,风雨兼程,梦想的工地上时刻能看到他贡献着青春和力量的身影,无怨无悔。

爱岗,是我们的职责;敬业,是我们的本分;青春,是我们的资本;奉献,是我们崇高的追求。

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不会干涸,一棵树只有跟随春天才更加丰茂。

勇敢的水电男孩,抛却城市的繁华梦来到异乡,用青春和热血播撒着水电精神的“种子”,用拼搏和实力铸就着水电劲旅的辉煌。

纵使逝去青葱岁月,生命在工地徜徉,在黑暗的道路上,默默守望,默默奉献只为水电工程向祖国大地挥洒豪迈篇章力量。

总有一天,你心中的梦想会一一实现。相信,总有一天,你辛勤的耕耘将迎来收获:一个金灿灿的秋天……。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