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程科技 >> 科技动态 >> 正文

水电发展"十二五"规划

作者:国家能源局 时间:2013-12-04 13:36 分享

                                  来源:国家能源局 时间:2013-03-20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制订了《水电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以保障能源供应、调整能源结构和实现2020 年非化石能源发展目标为主线,提出了“十二五”水电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对水电发展布局和重点领域进行了部署,并从完善移民政策、做好生态保护、加强统筹协调、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是“十二五”时期我国水电发展的重要依据。 

  一、规划基础和背景

  (一)发展基础

  l 、国外水电发展状况

  (1)发展现状

  全球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约39.9 万亿千瓦时,技术可开发量约14.6 万亿千瓦时,经济可开发量约8. 7 万亿千瓦时。到2010 年底,全球水电装机容量超过10 亿f 瓦,年发电量超过3.6 万亿千瓦时,开发程度约为25% (接发电量计算) ,其中欧洲、北美洲、南美洲、亚洲和非洲水电开发程度分别为47% 、389毛、24% 、17% 和8% ,亚洲和非洲最今后水电建设的重点地区。目前一正经济发达国家水能资源开发已基本完毕,如瑞士、法国开发程度达到97% ,西班牙、意大利达到96% ,日本达到84% 、美国达到73% ,发展中国家水电开发程度普遍较低。

  (2) 发展趋势

  水电是技术成熟、运行稳定的可再生能源,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目前,北美和欧洲等地区的发达国家已基本完成水电开发任务,发展重点转移到了对已建水电站的更新改造;亚洲、南美等地区的多数发展中国家制定了发展规划,计划在2025年左右基本完成水电大规模开发任务;非洲等地区的欠发达国家,虽然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也一直积板致力于水能资源开发,但因资金、技术等条件限制,水电开发仍面临诸多困难。还有一些政局不稳定的国家,虽然急需发展水电,但是限于国力条件,推进相对缓慢。[1]

  总体上看,今后10 到15 年,水电仍具有较大开发潜力,优先开发水电仍是发展中国家能源建设的重要方针。全球水电开发将集中于亚洲、非洲等资源开发程度不高、能源需求增长快、经济欠发达地区。

  (3) 发展经验

  ——优先发展水电是发达国家发展初期的共同选择。从经济发达国家发展历程来看,电力建设优先选择水能资源开发,待水电开发到一定程度后,才转向大规模开发其他资源O 一方面由于水电单位综合成本低,大量廉价的电力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另一方面水电具有防洪、灌溉、供水、航运等综合利用功能,开发水电可以实现多目标利用,综合效益显著。水电开发成为众多发达国家能源建设的首选。

  ——流域梯级开发是水电发展的成功模式。从多数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水电开发经验来看,统筹规划、统一管理、权贵明确的流域梯级开发是水电发展的成功模式。一是制定流域规划,确定流域开发任务和要求,明确北极星电力网实施和组织方式。二是重视综合利用,统筹兼顾发电、防洪、灌溉、供水、航运、养殖、旅游等需要。三是实行流域统一管理,成立职责明确的流域开发机构,统一负责流域梯级建设运行管理,实现综合利用效益最优。

  ——建立利益共享机制是促进水电开发的重要经验。水电开发涉及的利益主体较多,建立水电开发利益共享机制,协调并保障好涉及流域开发各方的利益关系,是促进水电开发的重要经验。如瑞士、挪威等通过优惠电价、免费电量、直供电等方式,吸引高载能产业投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当地居民就业;如法国、美国等在保障开发主体适当收益的基础上,通过返还部分利润给当地居民,保障当地居民共同享受水电开发成果。

  2 、我国水电发展现状

  (1)资源潜力

  根据2003 年全国水力资源复查成果,我国水能资源理论蕴藏年电量6.08 万亿千瓦时,平均功率6.94 亿千瓦;技术可开发年发电量2.47 万亿千瓦时,装机容量5.42 亿千瓦;经济可开发年发电量1. 75 万亿千瓦时,装机容量4.02 亿千瓦。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和勘察规划工作不断深入,我国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和经济可开发量将进一步增加。根据雅鲁藏布江下游河段现场考察和初步规划情况,目前我国水电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可增加到5. 7 亿千瓦。[1]

  我国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技术可开发量和经济可开发量均居世界第一。截至2010 年,水电开发程度为27.7% (按发电量计算) ,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开发潜力较大。

  (2)发展现状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水电发展最快的时期。按照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有序开发水电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友展,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移民安置工作,加快推进大型水电基地建设,因地制直开发中小流域,水电装机规模突破2 亿千瓦,水电建设与管理水平迈上新的台阶,为保障能源供应、调整能源结构、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水电装机规模快速增加。“十一五”期间新增水电在产装机容量9867 万千瓦,年均增长13% ,其中大中型水电6882.5 万千瓦、小水电1990 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994.5 万千瓦。到2010年底,全国水电装机容量达到21606 万千瓦,其中大中型水电14071. 5 万千瓦、小水电5840 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1694.5 万千瓦,水电装机占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的22.3% ;2010 年全国水电发电量6867 亿千瓦时,占全国发电量的16.2% 。[1]

  ——重大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十一五"时期,开工建设了长江三峡地下电站,金沙江向家坝、金安桥,漏沧江景洪、功果桥,大渡河长河坝、大岗山,雅窘江锦屏二级、官地,乌江思林、沙沱,黄河积石峡,北盘江光照,雅鲁藏布江藏木水电站等一批大型和特大型工程,以及广东清远、江西洪屏、江苏漂阳、浙江仙居、福建仙游、安徽响水涧、内蒙古呼和浩特等抽水蓄能电站,总计开工规模5150万千瓦。此外,金沙江乌东德、白鹤滩、梨园、阿海,涌沧江黄登、苗尾、托巴,大渡河硬梁包,黄河羊曲,吉林丰满重建工程等大型水电以及安徽绩溪、吉林敦化、山东文登、河南天池、海南琼中等抽水蓄能电站正抓紧开展前期工作,总装机容量6400 万千瓦。

  ——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高。"十一五"期间,以重大工程建设为依托,坚持自主创新,加强技术研发,着力解决工程建设中的技术难题,工程建设技术和装备制造水平显著提高。建成了世界最高碾压混凝土重力坝龙滩水电站、世界最高面板堆石坝水布埋水电站、世界最高双曲拱坝小湾水电站,坝工技术迈入世界领先水平。在引进消化国外技术基础上,实现了70 万千瓦级水轮发电机组国产化,并已成功应用于三峡、龙滩、拉西瓦等水电站,形成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水电设备制造能力O 以打捆招标和技贸结合的方式,引进并掌握了30 万千瓦级抽水蓄能机组的装备制造技术,并已广泛应用于抽水蓄能电站建设中。

  ——流域水电规划全面开展。"十一五"期间,为适应西部水电开发的需要,开展了大渡河干流以及乌江、金沙江干流部分河段等水电规划修编和调整工作,启动了怒江上游、雅砻江上游、那曲河、通天河、雅鲁藏布江中游和下游等水电规划,继续完善怒江中下游水电规划方案,开展了金沙江虎跳峡河段、长江干流直宾至重庆河段开发方案论证工作。为适应抽水蓄能电站的发展,以省(区、市)为单元,全面启动了抽水蓄能电站选点规划,已完成福建、海南、安徽、广东等省选点规划工作。

  ——移民环保工作不断创新。"十一五"期间,国家修订了移民安置法规,提高了水库淹没补偿标准,完善了后期扶持政策,加大了后期扶持力度,彻底扭转了重工程、轻移民的思想,积极探索先移民后建设的水电开发新方针,初步形成了多渠道、多途径安置移民的工作思路,开展了对淹没土地实行长期货币补偿的移民安置工作试点,移民工作更加科学合理、规范有序。水电开发环境保护意识全面提升;在流域规划和电站建设中高度重视河流生态系统维护、保护区协调、珍稀动植物保护等工作,全面开展河流水电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加强环境友好型水电技术研友,重点开展了分层取水、过鱼设施、朝11 养繁殖等技术研究和工程应用,已初步形成水电建设环境保护技术标准体系。

  ——国际合作取得重大突破。"十一五"期间,水电"走出去"战略取得了积极进展,在继续积极参与国际水电建设的同时,加强了与周边国家资源开发的合作。发挥技术优势积极参与发展中国家水电建设,承担了哥伦比亚、几内亚、塞拉利昂等国家部分流域水电规划,承建了苏丹麦洛维、马来百亚巴贡等大型水电站,投资建设了柬埔寨甘再、印度尼西亚阿萨汉一级、缅甸瑞丽江一级等水电站;坚持互利互惠,加强了与周边国家水电开发合作,建立了缅甸恩梅开江、迈立开江及伊洛瓦底江、丹伦江部分河段的合作开发机制,开工建设了缅甸其培、柬埔寨额勒赛等水电站。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己与80 多个国家建立了水电规划、建设、投资合作关系。水电已成为我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

  (二)发展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能源发展面临着转变方式和调整结构的重大任务。特别是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后,核电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使可再生能源在增加非化石能源比重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作用更加突出。水电是目前技术最成熟、最具大规模开发条件的可再生能源。加快水电发展是保障能源供应、调整能源结构J实现非化石能源发展目标的重要措施。总体来看,水电开发面临着建设任务紧迫、移民安置难度增加、生态环境保护要求提高以及体制机制障碍逐渐显现等新形势和新问题。[1]

  ——水电建设任务紧迫。水电在实现非化石能源发展目标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实现2015 年、2020 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lL4% 、150毛的发展目标,水电比重须达到7%和8% 以上。由于水电建设周期长, 2020 年投产水电均须在"十二五"时期开工建设,加之受前期工作滞后、建设难度加大等影响,开发建设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水电建设时间紧、任务艰巨,加快开发是"十二五"时期水电发展的重要任务。

  ——移民安直工作艰巨。移民工作是目前水电建设的最大难点。随着百南水电的逐步开发,新建水电主要集中在金沙江、雅窘江、大渡河、澜沧江和黄河上游等地区。这些地区山高坡陡、耕地匮乏、生态脆弱、安置容量有限,加之少数民族移民比重大,移民安置难度增加。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移民群众搬迁安置和地方发展期望值不断提高,对移民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做好移民工作已成为水电建设最重要的任务。

  ——生态保护制约明显。保护流域生态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受国际环境及国内部分河段不合理开发的影响,水电开友的环境影响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加之缺乏科学系统的评判体系,近年来水电开发争议不断,已严重影响了河流水电规划和环境影响评价等前期工作以及项目建设。同时,随着我国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水电开发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越来越高,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水电建设的重要制约因素。

  ——体制机制亟待完善。完善的体制机制是水电行业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随着经济体制和投资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水电开发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政府投资到企业投资、从单一主体到多元主体的变革,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但目前水电行业主要沿用过去的管理模式,行业管理相对薄弱和建设管理体制不适应等问题并存。需进一步完善行政管理体制、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建立水电市场机制,为水电进一步发展提供体制保障。[1]

  二、指导方针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把发展水电作为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坚持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的方针,统筹水电开发与环境保护、移民安置、经济社会发展,为实现"十二五"和2020 年非化石能源发展目标、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1]

  (二)基本原则

  坚持把统筹开发和重点推进相结合作为水电发展的基本思路。统筹大中型与小型、干流与支流、常规与蓄能水电开发,大力推进西部地区大型水电开发,加快调节性能好的控制性水库建设,因地制宜开发小水电,适度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坚持把妥善安置移民和保护生态环境作为水电建设的重要前提。坚持水电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建设环境友好型工程。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直,创新移民工作思路,通过水电建设促进移民脱贫致富和地方经济发展,维护库区社会和谐稳定。坚持把内外统筹和科技进步作为促进水电发展的重妥举措。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加快实施水电"走出去"战略,积极推进跨界河流水电开发合作;坚持自主创新,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科技攻关,不断提高水电规划、建设、运行管理技术水平。坚持把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作为水也发展的重要保障。深化以市场配置资源、供需形成价格为核心的电力体制改革,完善水电市场机制,建立健全符合投资体制改革要求和水电建设实际的管理体制,保障水电持续健康发展。

  (三)发展目标

  按照实现能源发展目标,促进技术和产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妥善安置移民的总体要求"十二五"时期水电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水电建设平稳较快发展。全国新开工常规水电1. 2 亿千瓦,抽水蓄能0.4亿千瓦,新增投产0.74 亿千瓦, 2015 年水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9 亿千瓦(抽水蓄能0.3 亿千瓦) ,年发电量91∞亿千瓦时,折合标煤绚3 亿吨;2但0 年水电总装机容量达到4.2 亿千瓦(抽水蓄能0.7亿千瓦) ,年发电量1. 2 万亿千瓦时,折合标煤约4 亿吨。"西电东送"能力不断扩大,2015 年水电送电规模超过制8400万千瓦。

  ——生态保护取得重大进展。环境友好的水电开发和河流生境修复技术取得新的突破,主要流域生态安全监控、环保综合措施和生态调度体系逐步形成,已开发河流生境修复与生态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水电建设环境保护技术标准与综合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科学系统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初步建立。

  ——移民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水电开发机制和移民安置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水电开发与移民群众、地方政府的利益共享机制逐步建立"先移民后建设"的水电移民政策措施体系初步形成,移民安置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明显提升,移民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重点水库移民遗留问题基本解决,移民社会管理工作明显加强,库区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科技装备水平明显提升。水电建设坝工技术水平持续提升,复杂地质条件、高地震烈度及300 米级高坝等筑坝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装备制造水平明显加强,百万千瓦级常规机组和40万千瓦、500 米水头以上抽水蓄能机组全面实现自主化。水电科技研友、装各制造、人才队伍建设体系基本健全。

  ——管理体制机制逐步健全。水电行业管理显著加强,开发建设市场秩序全面规范,水电开发政策体系和投资体制更加完善,水电管理体制和电价形成机制改革取得明显进展。科学合理的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管理和运营机制基本建立。

  ——国际合作取得重大进展。科技合作与技术交流进一步加强,合作领域不断扩展,合作水平明显提高。"走出去"战略实施进一步深化,国际水电资源合作开发规模不断扩大。跨界河流共同开发取得积极进展,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格局基本建立。 

  三、重点任务

  (一)发展布局

  根据我国水能资源分布特点和开发现状,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东部、中部和西部水电开发。

  ——全面推进西部地区大型水电能源基地建设。全面推进金沙江下游、雅窘江、大渡河、黄河上游、澜沧江大型水电能源基地建设;加快开发金沙江中游水电能源基地;启动金沙江上游和怒江中下游大型水电能源基地建设,积极推动藏东南"西电东送"接续能源基地建设;有序开展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到2015 年,常规水电装机规模达到16700 万千瓦,占全国的比例为64% ,开发程度达到38% ;抽水蓄能电站装机规模达到130 万千瓦,约占全国的4% 。

  ——合理开发中部地区重点流域剩余水能资源。合理开发黄河北干流、汉江下带、注水、堵河、赣江等流域剩余水能资源,适度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到2015 年,常规水电装机规模达到5900万千瓦,占全国的比例为239毛,开发程度达到97% ;抽水蓄能电站装机规模达到800 万千瓦,约占全国的27%。

  ——有序开展东部地区电站扩机改造和抽水蓄能建设。重点做好丰满等已建电站的扩机和改造升级,加强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到2015 年,常规水电装机规模达到3400 万千瓦,占全国的比例为13% ,开发程度达到869毛;抽水蓄能电站装机规模达到2070 万千瓦,约占全国的69% 。

  (二)重点领域

  1 、水电开发前期工作

  根据水电前期工作的特点及进展情况"十二五"水电前期工作主要包括河流水电规划、重点河段研究论证、重大项目勘测设计、抽水蓄能电站选点规划等。

  ——加快河流水电规划。将西部四川、青海、云南等大江大河上游河段及西藏大中型河流作为水电规划的重点,加大前期工作力度。继续做好西藏那曲河、帕隆藏布、四川雅窘江上游等河流水电规划工作;研究完善怒江水电规划;完成金沙江上游、澜沧江上游、黄河上游、雅鲁藏布江中游和通天河等河流(河段)水电规划;继续推进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规划工作,完成第二阶段地震地质、生态环保、移民安置、控制性水库布局等重大专题研究论证工作,启动第三阶段梯级开发方案布局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加强重点河段研究论证。统筹考虑流域水资源开发综合利用,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移民安置、流域地区发展、应对气候变化对水电开发与保护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继续做好金沙江虎跳峡、黄河黑山峡、长江直宾重庆等河段规划方案综合研究论证工作。开展大渡河老鹰岩、澜沧江古水等河段开发方案调整完善研究。

  ——推进重大项目勘测设计。抓紧开展一批战略性工程、控制性水库、骨干型项目的前期工作,重点做好金沙江下游白鹤滩、乌东德,澜沧江如美,金沙江中带龙盘,大渡河双江口,雅窘江两河口,黄河宁木特、玛尔挡,怒江松塔、马吉等梯级电站的勘测设计、方案研究等工作,加快挂进项目建设各项准各工作,力争2020 年大江大河均基本具各水资源调配能力。

  ——做好抽水蓄能电站选点规划。有序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开发建设前期工作,重点开展火电核电比重高、新能源开发规模大、外调电力份额大地区的相关工作,完成东部沿海浙江、江苏、山东、辽宁,中部安徽、湖南、湖北,西部重庆、陕西、新疆、甘肃、内蒙古等省(自治区、直辖市)抽水蓄能电站选点规划工作,储备一批规模适宜、布局合理、建设条件优良、经济指标优越的抽水蓄能站址。

  2 、大型水电基地建设

  按照"建设十大、建成八大"千万千瓦级水电基地的目标,综合考虑资源状况、开发条件、前期工作等因素,重点开发大渡河、雅窘江、调沧江中下游、金沙江中下潜等流域,启动金沙江上带、漏沧江上游、黄河上游(茨哈以上)、雅鲁藏布江中游、怒江中下游等水电基地开发。

  ——优化开发闵浙赣、东北、湘西水电基地。开工建设赣江井冈山、第二松花江丰满重建等工程,总规模130 万千瓦。新增投产托口等水电项目,总规模80 万千瓦。到2015 年,闽浙赣、东北、湘西水电基地总规模分别为890 万千瓦、660 万千瓦、780 万千瓦,除东北水电基地外,其余两基地水电基本开发完毕。

  ——基本建成长江上游、南盘江红水河、乌江水电基地。开工建设长江千流小南海、乌江白马和红水河龙滩二期等水电站,总规模350 万千瓦。新增投产三峡地下电站,乌江沙沱、银盘,红水河岩滩扩机等大型水电项目,总规模650 万千瓦。到2015 年,长江上游、南盘江红水河、乌江水电基地建设基本完成,总规模分别为2850 万千瓦、1270 万千瓦、1110 万千瓦。

  ——全面推进金沙江中下游、澜沧江中下游、雅砻江、大波河、黄河上游、雅鲁藏布江中游水电基地建设。继续抓好金沙江溪洛渡、向家坝,雅窘江锦屏一级、锦屏二级、官地,大渡河长河坝、大岗山等重大项目建设,确保按期发电,投产规模达到4000 万千瓦。开工建设金沙江乌东德、白鹤滩、梨园、鲁地拉、龙开口、观音岩,雅窘江两河口、卡拉、杨房沟,大渡河双江口、猴子岩、硬梁包、丹巴,澜沧江古水、黄登、苗尾,黄河上游玛尔挡、宁木特、茨哈峡,雅鲁藏布江中游加查、街需、大古等项目;重点加强调节性能好的龙头水库电站建设。"十二五"期间金沙江中下游、澜沧江中下游、雅窘江、大渡河、黄河上游、雅鲁藏布江中潜等水电基地开工规模分别为3830 万千瓦、1560 万千瓦、850 万千瓦、1180 万千瓦、650 万千瓦、140 万千瓦, 2015 年投产总规模升别达到2390 万千瓦、1640 万千瓦、1410 万千瓦、1180 万千瓦、1500 万千瓦、50 万千瓦。

  ——有序启动金沙江上涛、澜沧江上游、怒江水电基地建设。加快推进金沙江上游和阑沧江上游水电开发步伐,开工建设叶巴滩、拉哇、苏洼龙、如美等项目,适时启动怒江中下游水电基地开发,力争开工建设松塔、马吉、亚碧罗、六库、赛格等梯级电站,开工规模2400 万千瓦。着力打造金沙江上游、澜沧江上游、怒江上游"百电东送"接续能源基地。

  3 、小水电开发

  全面总结小水电开发经验,提高建设管理水平,完善电价形成机制,推动小水电持续健康发展。发挥小水电资源丰富、广泛分布于农村地区的特点,重点开发偏远、离网地区小水电,加快解决无电地区用电问题;优化开发中小流域,增加清洁能源电力供应。"十二五"期间,开工小水电1000 万千瓦,新增小水电1000 万千瓦。到2015 年,全国小水电装机规模达到6800 万千瓦,其中西部地区3300 万千瓦,占全国的48% ;东部地区2030 万千瓦,占全国的30% ;中部地区1470 万千瓦,占全国的229毛。

  ——推动老电站改造升级。以新的环境理念和管理要求,做好老旧电站的增效扩容和改造升级。对于建设方案不合理、环境破坏严重的电站要清理拆除;对机组设备老化陈旧、水能利用率低、安全隐患突出的老电厂进行改造升级,提高效率;对生态环境保护考虑不够但具有继续利""用价值的电站,要增加环境保护设施,促进流域生态恢复。根据各流域、各地区开发状况,对小水电开发程度较高地区重点实施增效扩容改造,对环境保护、水土流失问题相对突出的流域重点开展生态修复工作。

  ——优化新建电站开友。新建电站要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统筹协调好全流域、干支流开发与保护关系,按照"小流域、大生态"的理念,科学规划梯级布局,合理确定开发方式,慎重选择引水式开发,保障河流基本生态功能。继续支持资源丰富地区因地制直科学开发小水电。到2015 年,建成江西、贵州、湖北、新江、广西等5 个300 万千瓦的小水电大省及湖南、广东、福建、云南、四川等5 个500 万千瓦的小水电强省。

  ——支持无电地区电站建设。加快边远缺电离网地区小水电开发,继续实施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及小水电代燃料工程,解决好农村用电问题,提升用电水平。"十二五"期间基本解决边远山区无电缺电问题,建成300 个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解决生态环境特别脆弱、以烧柴为主的140 多万户农民的生活燃料问题。

  4 、抽水蓄能电站建设

  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结合新能源开发及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要求,着力完善东部地区抽水蓄能站点布局,适度加快中部地区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有序推进西部地区抽水蓄能电站开发。

  ——着力完善东部地区站点布局。在华东、广东等区外送电比重北极星电力网高和煤电核电比重大,海南、福建等核电发展较快,以及吉林、河北等风电大规模开发地区,根据电网调峰要求,合理布局一批经济指标优越的抽水蓄能电站,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开工建设丰宁、荒沟、敦化、文登、宁海、厦门、深圳、琼中等一批抽水蓄能电站,总装机容量约2300 万千瓦。建成投产仙游、深阳、清远、仙居、蒲石河等抽水蓄能电站,新增规模878 万千瓦。

  ——适度加快中部地区电站建设。着力解决中部地区因水火分布不均、水电基本开发完毕、三北地区风电受端带来的电网调峰和安全运行问题,加快建设一批条件成熟的抽水蓄能电站o 开工建设绩溪、天池、五岳、上进山等抽水蓄能电""站,总装机容量约700万千瓦。建成投产响水涧、洪屏、佛子岭等抽水蓄能电站,新增规模326 万千瓦。

  一一有序推进西部地区蓄能开发。在西北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适应新能源基地大规模开发需要,按照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的原则,有序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开工建设镇安、阜康、中宁、肃南和重庆蟠龙等抽水蓄能电站,总装机容量约1000 万千瓦。建成投产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新增规模120万千瓦。

  5 、西电东送

  根据我国水能资源及电力市场分布特点,充分考虑西部地区用电负荷增长需要,深入推进"西电东送"战略,通过加强北部、中部、南部输电通道建设,不断扩大水电"西电东送"规模,完善"百电东送"格局,强化通道互连,实现资源更大范围的优化配置。优化北部通道。北部通道主要依托黄河上游水电,将西北电力输往华北地区。"十二五"期间,在拉西瓦和公伯峡水电站200 万千瓦外送规模的基础上,结合黑山峡河段及黄河上游水电开发,进一步优化北部通道水电外送规模和外送方式。

  ——完善中部通道。中部通道主要将长江上游、金沙江下游、雅窘江、大渡河等水电基地的电力送往华东和华中地区。目前已建成三峡、二滩等水电站向华东和重庆输电逼道,送电规模1690万千瓦。"十二五"期间,通过陆续投产金沙江溪洛渡、向家坝及雅窘江锦屏一级和锦屏二级等特大型水电站,大幅提升中部通道外送规模,达到4600 , 万千瓦。

  ——加强南部通道。南部通道主要将金沙江中带、澜沧江、红水河、乌江和怒江等水电基地的电力送往两广地区。在保证广西南盘江的天生桥一级、天生桥二级以及红水河干流龙滩、平班等水电项目持续向广东进电的基础上,根据澜沧注小湾、糯扎渡以及金沙江梨园、阿海、鲁地拉、龙开口等水电站的投产进度,进一步扩大外送规模,到2015 年南部通道输电规模达到3700 万千瓦。此外,根据东南亚缅甸等国家水电开发进程,统筹考虑当地消纳与送电我境内南方电网,合理规划和适时调整南部通道送电规模。

  ——构建互济通道。根据南北区域能源资源分布特点和电力负荷特性,合理规划能源配置范围和能源流向,建设跨流域互济通道。"十一五"已建成西北电网与四川电网直流联网工程,实现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水电的互济运行(规模300 万千瓦) 0 "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加强华中与华北、四川与西北、西藏与青海输电通道建设,形成南北跨流域互济格局。

  6 、科技装备

  "十二五"期间科技装备的重点是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技术水平、增强机电设备制造能力和提升水电行业管理水平。

  ——提高工程建设技术水平。坚持技术创新与工程应用相结合,重点开展高坝筑坝、大型地下洞室施工、高水头大流量泄洪消能、超高坝建筑材料等技术攻关,解决工程建设重大技术难题,实现技术水平提升。以茨哈峡水电站作为250 米级面板堆石坝的依托工程,以双江口、两河口和如美水电站作为300 米级心墙堆石坝的依托工程,以锦屏一级、马吉水电站作为300 米级混凝土拱坝的依托工程,以黄登水电站作为200 米级混凝土重力坝的依托工程开展研究工作。

  ——增强机电设备制造能力。坚持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继续增强机电设备制造能力。以白鹤滩水电站为依托,开展百万千瓦级大型水轮机组技术研究。以仙居、绩溪、敦化、厦门等抽水蓄能电站为依托,巩固30 万千瓦级抽水蓄能机组整机设计制造技术,实现40 万千瓦级、500 米水头及以上大容量、高水头抽水蓄能机组设计制造自主化。继续开展7 万千瓦以上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研究,提升贯流机组制造水平。

  ——提升水电行业管理水平。坚持建设与运行管理并重,项目开发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全面提升水电行业勘测、设计、施工、运行管理水平。依托白鹤滩、乌东德、锦屏一级、马吉等重大项目建设,培养一批专业水平领先、科技创新能力突出的人才和团队。以乌江、红水河等流域运行管理为依托,研究流域优化调度机制,培养水电优化调度管理人才,提高水库运行管理水平。

  7 、国际合作

  结合国际水电开发的形势和现状"十二五"期间通过继续深化与周边国家的合作,积极营造跨境河流开发环境,加快实施水电"走出去"战略,全面提升国际合作水平。

  ——继续深化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建立健全对外协调机制,为东南亚水电向我国供电创造条件。"十二五"期间,继续做好额勒赛等水电项目建设工作,推进缅甸伊洛瓦底江、瑞丽江、丹伦江、老挝南乌江等河流规划梯级的前期工作,根据国际形势和国内电力消纳等实际情况,有序推进我国企业参与的老挝北本、萨拉康,伊洛瓦底江乌托、腊撒,丹伦江滚弄、哈吉,瑞丽江二级,太平江二级等一批大中型电站项目。深化与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俄罗斯等国家的交流合作。

  ——积极营造跨境河流开发环境。加强政府间的交流和对话,发挥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充分利用大酒公河次区域等合作机制,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区域水电合作,探索和建立跨境河流开发合作机制,为跨境河流开发创造良好条件,积极推动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等河流开发。

  ——加快实施水电"走出去"战略。鼓励我国水电企业通过水电咨询、规划设计、工程承包、投资合作等方式参与境外水电开发,提升我国水电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加快我国的水电技术、水电标准、水电设备"走出去"步伐,不断拓展国际合作领域,深化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国家的合作,促进非洲、东南亚等国家水电产业共同发展。 

  四、规划实施

  (一)保障措施

  ——加强前期工作。加大前期投入,加深前期工作深度,积极推进重点河流(河段)水电规划。加强协调与沟通,加快前期工作进度,着力推进河流水电规划审批工作,加强重大项目勘测设计,做好项目储备。完善水电前期工作管理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的积极性,确保前期工作质量和进度,保障水电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完善移民政策。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直,不断总结移民工作经验,创新移民工作思路,加强移民政策的研究和完善,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的要求,制定和完善移民安置社会保障、城市化安置、先移民后建设等政策措施,积极探索和推广少土、无土多渠道安置移民方式川口强移民社会管理,研究制定地方和移民参与移民工作的新机制,强化移民工作监督管理,落实省级政府的移民工作责任。通过完善移民政策,为做好移民工作提供政策保障,推进项目顺利建设,确保库区和谐稳定。

  ——做好生态保护。加强河流水电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完善河流水电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审查制度,制定明确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查标准。开展生态补偿、干支流开发统筹、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估体系等方面的研究,强化生态环境保护。

  ——卢创新体制机制。加强水电行业管理,建立健全国家、地方、企业等有关各方共同参与、责任明晰的建设管理体制。调整完善以项目核准制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发挥企业的自主决策和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研究完善符合水电开发实际的政策体系,积极推进水电电价市场化改革进程,进一步完善抽水蓄能屯站建设管理和运营机制,促进水电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加强统筹协调。加强与相关行业和地方的协调,统筹水电开发与水资源综合利用、生态保护、移民安置、地区发展,研究建立符合水电开发规律、适应管理要求的水电开发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加强水电科普教育和舆论宣传,营造良好的水电开发外部环境。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企业协会、专业机构等在水电建设中的技术支撑、行业自律、沟通协调作用构建和谐有序的水电开发管理服务体系,推动水电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二)实施机制

  ——强化规划组织管理。强化规划对"十二五"水电发展的指导作用,规范水能资源开发秩序,加强基本建设管理,防止无序开发,确保布局合理、开发有序以及规划目标的实现。各地区、各大型企业要根据本规划合理制定本地区、本系统的水电开发规划,做好与水利、水运、国土等相关规划的衔接,细化落实本规划提出的主要任务,形成落实本规划的重要抓手。投资主管部门负责水电投资管理制度的完善,推进水电电价改革等;能源主管部门负责水电政策法规制定、重大项目建设审核、重大问题研究论证等行业管理工作;环保、国土、水利、地震等部门负责加强水电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用地、水资源利用与水土保持以及地震等相关业务的。

  指导和监督,共同保障规划实施。

  ——建立滚动调整机制。加强水电行业发展的统计分析工作,强化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和监督,及时掌握规划执行情况,并根据执行情况适时对规划目标和重点进行动态调整,使规划更加科学,符合发展实际。2013 年要做好中期评估,评估情况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

  ——强化目标考核。建立健全水电开发利用的年度实施计划,对水电前期工作的进展、移民安置实施情况、建设项目施工进度等设置考核目标,逐步建立目标考核体系和奖惩制度,保障规划目标和任务顺利实现。

  五、投资估算

  投资估算

  初步测算"十二五"期间水电建设投资需求约8000 亿元,其中大中型水电约6200 亿元,小水电约1200 亿元,抽水蓄能电站约600 亿元。按20% 的资本金比例测算"十二五"期间资本金需求为1600 亿元,融资6400 亿元。西部的四川省和云南省是水电建设的重点区域,水电建设投资分别达到3300 亿元、3400 亿元。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