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重点报道 >> 正文

【采风纪实】站在“三江”交汇处,听“海潮”之声

来源:第二工程公司 作者:王平 宋婷 时间:2022-07-18 08:45 分享

走出校门后,“海潮”就踏上开往新疆的绿皮火车,只身来到项目施工一线,开启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12年间,“海潮”始终奋斗在项目建设的前沿,冲锋在施工现场的一线。先后勇闯新疆,挺进东北,开拓重庆,征战老挝,几经辗转,再度来到“三江”交汇处——重庆渝西。

“海潮”本名叫杨海潮,如今的他已经从最初的那个施工员蜕变成为项目总经济师。

人如其名,他的身上洋溢着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海纳百川,勇立潮头的风采。

聆听“海潮”——走出小家,建设大家

2015年,海潮暂别妻女,再次出发,一路南行,远赴海外,来到老挝东萨宏。

老挝是个内陆国家,自有能源不足,老挝东萨宏水电站扩机项目作为中国电建的海外重点建设项目,是老挝从电力进口国向电力出口国的根本性转变,更是助力老挝实现“东南亚蓄电池”战略的关键一步。

在原始森林里修建水库的条件很艰苦。有些工作面受地形限制,机械化程度不高,基本靠人工肩扛手抬作业,困难程度显而易见。项目所在地群山连绵,森林密布,河溪纵横,气候炎热,蚊虫滋生,疾病流行,修筑公路十分困难。

老挝地处热带亚热带季风带,特别是在原始的大山里,昼夜温差悬殊,白天最高气温四十多摄氏度,晚上气温却只有几摄氏度,睡觉必须盖被子,海潮和同事们笑称是“早如春、中如夏、晚如秋、夜如冬,一天四季在其中。”

干工程要抢抓天气晴好的时机,海潮守在工地一线冒着酷热,在工地上汗流浃背奋战。除了难忍的高温,还要与满山的蚂蝗、蚊子、蚂蚁斗智斗勇。尽管涂了防虫油,可还是时不时受到虫子的叮咬。

海潮曾带领测量队住在小山沟里执行勘测任务,保障施工数据准确。一天他回驻地脱下裤子洗澡时,发现有只蚂蝗叮在大腿上吸血,吸得滚圆扯也扯不下来。另外在原始森林里穿行,身上如果被黑蚂蚁和红蚂蚁叮咬到,皮肤会红肿,奇痒难忍。

在艰苦的条件和恶劣的环境中施工,海潮没有叫苦喊累,通过不断对比两国施工标准,多次实验讨论,选择出最适宜亚热带高温期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方法,修建地埋式蓄水池,搭设遮阳棚,用十足的工作热情、用灿烂的笑容保证着每天1000立方混凝土的浇筑,提前完成了建设任务。

伴随着大坝完工,这座明渠式发电系统也很快建成完工。当地政府也承诺大坝建成后低价出售电力,带动周边国家经济发展。柬埔寨首相洪森也放弃长期以来对电站所持的反对立场,并携同老挝政府,马来西亚业主先后莅临施工现场检查指导。

以海潮为代表的中国电建人,以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心,战胜种种艰难困苦,造福老挝人民,在中老两国人民中架起了友谊的桥梁。

倾听“海潮”——驻扎一线,温暖大家

山间早晨,薄雾茹莎,清风细雨,鸟鸣阵阵……重庆渝西项目便坐落于这样的环境中。

早起上班的员工,陆陆续续的在项目营地院内穿过,走进办公楼。

“杨总,早上好。”循声望去,一位年轻的同志正在同一位身材魁梧男子打招呼。

“早啊,吃过早餐了吗?”男子爽朗的笑着问道。

这正是杨海潮,修着精神的短发,挺着魁梧的身躯,迈着稳健的步伐,身着灰色的工服,径直向办公区域走去,身影很快就消失在办公楼门口。

他是个魁梧的汉子,但是在平日生活中,他乐于助人、关心同事,热情而又大方。

项目的同事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故事:“在项目工作期间,有一次我的指甲发炎,疼的脚掌不能着地,额头冷汗直冒。杨总知道后,立即准备带我去医院进行治疗。当时项目司机外出办事还未回来,于是杨总就自己开着车带我去医院治疗,到达医院已经是晚上十二点了,他全程陪着我,回到项目已经是后半夜了。第二天,我在宿舍休养,他还是依然早起,继续上班去了。”讲完这个故事,同事眼里满是感激。接着,一位项目同事说道:“杨总还有个优点,他的脾气特别好,大家在项目从来没见他发过脾气。”

“我是有脾气的。只是大家在一起生活,就像一家人一样,有什么事情沟通协商解决就好了,没有必要发脾气,这样是解决不了事情的。”杨海潮笑着说道。

这就是生活中的“海潮”,项目上的一个乐于助人、平易近人的大哥哥。

谛听“海潮”——海纳百川,勇立潮头

杨海潮正如他的名字一样,在工作岗位上,如“海”一般,广纳理论知识,多岗历练,如“潮”一般,积极进取,勇立潮头。

2010年,他刚来到项目,从一名施工员做起,顶着烈日,身影穿梭在现场各个角落,记录掌握工作进度,严格按照领导要求,高效保质完成任务。在工作当中,发现问题,认真思考,积极探索;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虚心请教前辈,很快就熟练掌握了业务。

他经过多个项目的历练,先后在施工员、技术员、安全员、经营部副主任等不同岗位轮训,得以全面发展,稳步提升,成长为一个“多面手”。

2015年10月,“海潮”按照工作安排,奔赴老挝东萨宏项目,担任经营管理部主任职务。这也是他首次接触这种EPC项目,前路充满未知与挑战。

初来乍到,他先在老挝东萨宏项目负责业主运行村建设。

运行村其实就是业主的营地,格局设计布置宛如一个村落,与一般项目营地不同的是,这个业主营地是要长久使用的。

“海潮”在建设过程当中,打好铁算盘,算精经营账,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要求,遵循十五局的相关制度,按时保质完成了工程目标;建成后,获得业主一致好评,他也被当地人亲切的称呼为“村长”。

历时五年,老挝东萨宏项目到了收官之年,项目建设完工,结算工作顺利,经营效益显著,在异国他乡打了一个漂亮的胜仗。

在这期间,他学习了专业系统的经营核算知识,积累了丰富的EPC项目的实践经验,已蜕变成了经营管理领域独当一面的技术人才。

2020年9月,杨海潮满载丰硕成绩,凯旋归来。

漫漫人生路,哪能都坦途,尝尽甜和苦,才知何为福。

回国以后,他又奔赴“三江”交汇处——重庆渝西项目,开启了新的征途。

但是在这里,他却遇到了新的挑战,由国外项目到国内项目工作方式发生了转变,国内工作流程相对于国外也有差异,工作开展面临着诸多难题。

一次在同分包商进行沟通时,双方在分包指导价上面存在分歧。分包商一方率先说道:“贵单位的这个分包指导价和我们预期的存在一定差距,希望贵单位能够调整一下,这样利于我们双方工作开展。”

这种情况比较棘手,他思索一番,坚定的回答道:“我们十五局的分包指导价,是调查了几十个项目的分包价格水平制定出来的,是严格遵守了市场的价格水平的。这样,你来说说你的价格是怎么组成的、人才机的投入、具体工序的安排,我们现场算一下成本是多少。”随后,双方对施工工序安排、人才机投入方面进行了讨论、分析和优化,并计算出了实际成本,也印证了我方给出价格是合理的,同时分包商也表示接受。

他严格落实公司制度,遵循公司的各项准则,坚持公司的分包指导价,再根据施工条件、分包商的一方的情况综合考虑,最终双方达成了合作。

既保证了项目生产建设的成本控制,又合理维护了分包商利益,促成了双方合作共赢,为水电十五局未来发展道路上增加了一位可靠盟友。

人们常说这样一句话——“性格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

“我每次去杨总办公室,不论他再忙,办公室的物品都摆放的整整齐齐,这一点真的让人很欣赏。”项目的小王说道。

杨海潮能始终如一的将办公室的物品整齐摆放,虽是一个细小的事情,但是却折射出他日常工作中谨慎、认真的行事风格。

辗转项目一线十余年,杨海潮已经从“多面手”蜕变成了一位睿智沉稳的项目班子成员。

洗尽铅华始见金,褪尽浮华见本真。

“海潮”将继续在重庆渝西项目拨动铁算盘,算精经营账;必将在“三江”交汇处激起汹涌澎湃的“海潮”,为水电铁军夯实底蕴,再建一座优质工程。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