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重点报道 >> 正文

付雄伟:在梦想升起的地方奋斗

来源:采风二组 建筑公司 作者:张鑫 时间:2018-05-22 11:04 分享

“付主任,混凝土对账单明早送过来,可以吗?”

“不行,对账单今天必须送过来核对,多晚都行,我在办公室等你!”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就是笔者第一次接触到深圳茅洲河项目设备物资部主任付雄伟时候的场景。短短一句对话,却在笔者心中留下一个对工作严格要求、认真负责的形象。

抗严寒,住帐篷,拉积山上封勇士

“他是高山上的‘勇士’。”青海湟中—贵德二级公路工程项目施工队队员这样评价他。

2004年4月-10月,付雄伟参与了青海湟中—贵德二级公路工程项目,简称“湟贵路工程”。“湟贵路工程”在当时被普遍认为是重点难点项目, 其中的一段施工作业面更是在海拔3820米的拉积山上,无水无电,甚至连住宿都是一个难题。作为施工现场的指挥员,克服高海拔地理因素、缺氧生理因素,成为付雄伟首要攻克的难关。

为了尽早开工,保证工期,付雄伟一次又一次的带队进行实地考察,在他看来,没有完不成的任务。有天大的困难也总有解决的办法!没有电就把发电机搬上山来供电,没有水就用水车从山下拉水,安装不了活动板房就搭设帐篷睡觉......搬倒了这些“拦路虎”,在身体和心理的双重考验下,付雄伟带领现场施工队,历时7个月,终于完成了拉积山路段的混凝土结构层浇筑工作。

顶酷暑,战高温,青春汗水撒公路

熟悉工程项目的人都知道,机械操作队可以说是施工中条件最苦、环境最差、劳动强度最大、技术要求最高的施工队伍。

2004年-2008年,在青海积石峡水利枢纽项目四年时间里,付雄伟一直担任着设备操作手,每年的7、8月份正是青海最难熬的时候,烈日炎炎,平均温度都已经高达36度,封闭的驾驶室里,付雄伟更是要忍耐着将近40度的高温,身上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不知道多少遍。

“工期安排比较紧,早上4、5点钟就开始施工准备,一直干到晚上8、9点钟才能结束,每天工作15个小时是常有的事。”付雄伟回忆道,却没有丝毫抱怨。

项目大干3个月之后,付雄伟回到家中,当看到又黑又瘦的付雄伟时,女儿竟然认不出这个爸爸。当笔者问到他,是什么精神和力量激励着他保持这种无私奉献的动力时,他笑了笑说:困难是暂时的,咬咬牙就过去了,既然我们选择了这个行业就要忠实、热爱这个行业,再苦再难,施工任务是必须完成的!

学知识,传经验,设备物资严把控

2016年12月,付雄伟担任深圳茅洲河水环境项目设备物资部主任,干惯了现场施工的他,第一次接触到物资管理,这可难倒了44岁的付雄伟。他买来相关的书籍,一有空闲时间就捧书钻研,有不懂就问,遇难点就钻,主动与各公司材料管理人员联系,向他们讨点子,取经验。凭借这种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经过努力,他熟练掌握了项目综合管理系统的操作和应用,带领办公室的同事制定了从材料采购、入库、出库到对账一条龙控制体系,做到台账齐全,严格验收发放制度。同时加强物资现场的管理,真正做到不合格材料不能进场,进场材料堆放整齐、标识明确,整个料场井然有序。

付主任的衣服口袋里总有一截粉笔头,用他的话来说,这可是验收材料的“法宝”。尤其是针对钢筋这种用量大、种类多、核对数量困难的材料。小小粉笔头就派上了用场,每数一根,就在上面画一笔,清楚明了,一遍就可以核对准确,避免了重复性的工作。

付主任经常组织部门人员学习理论知识,促进其提高自身素质,把自己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无私地传授给大家,让大家共同提高。对于新来的职工,他不但耐心地向他们传授材料管理经验,更忘不了教他们如何做人,增强了物资部全体人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人生如流水,只有在它的急流与奔向前去的时候,才美丽,才有意义”付雄伟的工作生涯,就像急流,锁定方向,毫不犹豫,奋勇直前。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