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公司要闻 >> 正文

【采风优秀作品】不一样的“工匠”精神

来源:第二采风组 一公司 建筑公司 作者:张多 陈晓燕 时间:2017-05-05 15:07 分享

 走进中国水电十五局承建的汉中兴汉新区汉街项目石雕和木雕加工厂,工人师傅们都在纯手工作业。他们用着各种雕刻工具精雕细琢,把花鸟鱼虫等雕刻的栩栩如生。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大爷正在雕刻一种牌匾上的装饰,是狮子模样的木雕。

“大爷,这个木雕雕刻好,得花多长时间呀?”笔者忍不住问道。

大爷放下了手中的工具,笑着说:“成形差不多要四天,再加上涂漆等工序,时间就更久了。”

一个简单的牌匾装饰就要花四天多的时间!在当今机械化时代里,是什么样的工程项目还需要这样传统的手工作业呢?

带着疑问,笔者走进了中国水电十五局承建的汉中兴汉新区汉街项目施工现场。

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茶色古香的古建筑群,秦砖汉瓦,街巷式布局,瞬间让自己觉得是不是穿越了?但很快见到有戴着“中国电建”字样的建筑工人,才将自己慢慢拉回了现实。

继续看,“汉人老家”四个金色大字分外耀眼,与其相邻的叫“张骞风情街”,那里是地道的异域风情景观,金碧辉煌的外观配合西域特色的建筑风格让人眼前一亮。

终于找到了项目相关技术负责人杜悦,据他介绍,这里是汉中市兴汉新区“汉人老家街”、“张骞风情街”仿古建筑修建现场。

据了解,汉中市兴汉新区是国家文化部重点扶持的文化建设项目,该项目经陕西省发改委批准为重点建设项目,也是陕西省首批PPP建设项目。目前,该项目已被列入陕西省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

为了建造不一样的汉街,打造精品仿古建筑工程,5家设计单位齐心协力结合古现代、中西方设计出区别于普通房建不一样的施工工艺,不一样的施工材料,不一样的汉街风情。

不一样的施工工艺

到汉街风情走一走,目之所及处处是设计之“精”,工程之“钻”,施工之“细”,品质之“优”。

“汉人老家街”是典型中国汉文化特色建筑,以秦砖汉瓦为基石格调,街巷式布局和围合式广场空间相融合。在“汉人老家”的二层采光井以钢结构、玻璃幕墙为主的结构让整个房屋采光达到最佳;门梁上的象面浮雕、蝙蝠浮雕、门头雕花以及平乐坊门前的秦琼敬德木雕像等不但寓意祥和,做工笔触精细、刀刀精准、活灵活现、线条细腻、神情柔和,极大程度的展现了木工工匠精湛的技术。

再看看“汉人老家”的墙壁工艺,为了满足保温设计要求和仿古外观要求,墙的做法采用红砖和蓝砖相结合的方式,里层为保温效果好的红砖,外层为仿古蓝砖,怎么把这两种砖结合在一面墙上,又不造成受压分离就成了施工中的难点,为此项目部经过专家会诊、小点试验,最终决定采用在红砖和蓝砖面上刻“L”型槽后,用钢筋牵制两面墙的方案,即保证了设计、外观要求,又降低了成本。

“张骞风情街”是以张骞出使西域的线路为文化脉络进行布局的,由敦煌、龟兹、楼兰、乌孙、于阗、大宛、大月氏七大地域版块组成,让人仿佛置身于那条古老的“丝绸之路”上。

张骞风情街的玉都驿外立面石材雕花工艺由于地域风情的特殊性,要经过切割、挑样、拼贴、勾缝四大步骤。为了保证建筑特色,力求原汁原味,项目部特地从新疆喀什请来8位工匠师傅。据了解他们基本都是传承了15至20年的传统手工艺人,从划线到切割,根本用不上标尺,手指丈量就能计算出尺寸。师傅们说:“这些手工活都是祖辈传下来的,从小练,天天用,手比电脑还灵,画比尺子还直。”

不一样的装饰材料

从汉街项目的汉代古建筑设计和西域风情设计的中西结合方式而言,部分装饰、建筑材料具有特殊要求,在供货和选用上更是“来之不易”,据了解,仅玉都驿就至少用了70余种材料,供货地点也从陕西延伸到整个中国甚至国外多个国家。有来自澳大利亚的砂岩,北美洲的黑胡椒木,南疆的砖、拉伸混凝土、水包水材料等。这就加大了采购、加工、运输的难点。于阗板块中的玉都驿外立面精美平滑的砖雕并不普通,为了确保砖体质量,项目部全部采用南疆当地的高钙土烧制的砖。

剪纸工坊、酿酒工坊等仿古建筑里更是琳琅满目,据说每处门槛、门钉、浮雕、盆栽等都有大讲究,用材之精、选材之细,不得不让人叹为观止。

不一样的汉街风情

以汉街样板工程为契机,建造独具特色的汉街工程。业主要求项目部先完成“汉人老家”、“玉都驿”、“燕歌行”三个样板工程的建筑及装饰装修,以小示范点开启“汉人老家街”和“张骞风情街”的文化氛围。自2016年6月开始,项目集中精力做好示范点,至今历时330天,预计今年6月样板间交工验收。

现在,有许多人已经迫不及待的来参观,更有外国友人,只听见他们“very beautiful”的话语不绝于耳。

据杜悦介绍:“这是中国水电十五局首次承建仿古建筑工程项目,一切都要‘摸着石头过河’,项目部经历无数次精益求精的尝试,才有了今天的成绩。”

精雕细琢的汉街项目,填补了中国水电十五局在古建筑工程施工领域的空白,更让人们看到了不一样的“工匠”精神。干一项工程,拓一片市场,育一批人才,这正是中国水电十五局转型升级,“融入大土木”战略的积极践行。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