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艺苑风采
清泉为脉 幸福为果
发布日期:2025-11-10 来源:路桥公司 作者:吴海燕 字号:[ ]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这句热情洋溢的邀请,如同一位老友的招手,将我引向了河北雄安调蓄库的建设现场。驶往项目部的路上,村庄旁一棵棵柿子树格外喜人——红彤彤的果实像一盏盏小灯笼挂满枝头,在秋日阳光下泛着暖融融的光。这沉甸甸的丰收景象,正是“柿柿如意”最生动的写照,映照着老百姓红火火的好日子。

抵达时正值午后,天空已然放晴。放下行李,我们便直奔工地。项目总工程师指着眼前繁忙的施工场景介绍道:“这里就是调蓄库的上库主副坝工程,将来为雄安新区保障用水安全等。”一边调研,一边听着讲解,我感受到项目部肩负的使命。

夕阳西下,工地的灯火次第点亮。望着这片被照亮的土地,我忽然觉得,这座正在“生长”的调蓄库,就像乡亲们种下的柿子树,承载着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而每一位建设者,正是新生活的播种人。

次日黎明,晨光尚未铺满天际,却已点亮了测量员小张的全站仪。镜筒里的十字丝,对准的是坐标,更是未来的起点。他正将一根红白相间的标桩稳稳植入大地,仿佛种下了一颗名为“希望”的种子。不远处,老柿子树举着满树“红灯笼”,仿佛在为这庄严的仪式默默见证。

这并非普通的种子,而是一颗名为“调蓄库”的、沉甸甸的种子。所有轰鸣的机械、穿梭的人流、林立挖掘机,都是为了培育它、浇灌它,等待一座水库的长成,等待它如成熟的果实般福泽一方。

在项目部的BIM+GIS技术中心,工程部杨戈的“田地”是巨大的电脑屏幕。鼠标是他的画笔,正于数字的沃土上,精细描摹着水库的轮廓、坝体的曲线、管网的走向。

“我们要让这颗‘希望之种’从一开始就健康饱满,”他专注地盯着屏幕,语气如同呵护幼苗的农人,“你看,这里一点小的误差,未来都可能影响大局。我们不仅要它对今天负责,更要为百年后的日子负责。”

窗外,Y1永久道路正在开挖;窗内,一座数字化水库已提前“成熟”。现代科技与古老农耕智慧在此刻交汇,都是对土地与未来最深情的谋划。

夜幕降临,喧嚣沉淀为灯火下的坚守。现场工队负责人打着手电,仔细检查覆盖混凝土的保温布,像守护婴儿般用手背感知着它的“体温”。

“这就像照料大棚里的菜苗,”他呵着白气,笑容朴实,“冷了要盖被,热了要通风。现在用心,将来它才结实耐用,不漏不裂。”在他眼里,这庞然大物不是冷冰冰的建筑,而是需要耐心呵护、正在茁壮成长的生命。

最强的工程,往往蕴含着最柔软的温度。这份呵护,正如深秋农人为柿树系上草绳以防寒,源于对生命规律的尊重,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工地的围栏边,我常看到负责安保的大叔静静伫立。闲聊得知,他就是这片村庄的原著居民。他身后是崛起的现代化工地,目光所及之处,曾是他世代耕作的田园。休息时,大叔常揣来几个家种的柿子分给大家,那蜜一般的甜,是这片土地最真诚的祝福。

“我种了一辈子地,院里那棵柿子树,是我爷爷亲手栽的。”他乡音淳厚,语速缓慢,“一颗柿子从开花到结果,要经历多少风雨。你们现在种的这个‘水库’,就像种一棵能遮风挡雨的大树,这是比种地更大的事。”

他眼中没有离乡的怅惘,只有沉静的期待。从他身上,我看到了这项工程最本质的意义:我们今日的耕耘,不仅是在完成一项任务,更是在为未来的幸福生活播种。这水库,将被我们未曾谋面的明天所“品尝”,如同那些老树结出的新果,滋养的是万千生命的甘甜与丰足。

夕阳再次为这片“钢铁禾苗”镀上金边。我们是一群特殊的农人,在这片承载“千年大计”的土地上,以钢筋为骨,以混凝土为实,精心播种下一座水库。我们虽不知“未来之城”的具体模样,但坚信,当清泉首次涌入库盆,在阳光下泛起粼粼波光时,便是我们为新时代献上的最饱满、最如意的硕果——一份滋养万物、幸福绵长的新生活希望。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